全程導醫(yī)網 徐礦總院頻道:端午臨近,粽子飄香。我國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“端午節(jié)”即將來臨,小伙伴們除了可以享受三天小長假以外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吃上一口香甜軟糯的粽子豈不美哉!但說到粽子,很多老話又重新出籠。粽子不好消化,老人、小孩盡量別吃;粽子餐后血糖高,糖尿病人不能吃;粽子熱量高,肥胖和正在減肥的人要少吃……
那么,糖尿病、肥胖人群怎樣健康吃粽呢?為了讓糖尿病人群放下顧慮,吃得放心,全程導醫(yī)網記者采訪了徐州礦務集團總醫(yī)院內分泌科主任蔡可英。
蔡可英主任為糖尿病患者測血糖
糖尿病人群吃粽子不要超過二兩米
蔡可英主任說:“端午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習俗就是吃粽子,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,有時會添加蜜棗、紅豆、蛋黃等材料,南方一些地區(qū)還喜歡包肉粽,這就決定了粽子是一種高熱量、高油脂、含糖量高的食物。”
粽子本身就比較不容易消化,一些胃腸功能不好的人群建議少吃。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? 蔡可英主任說,糖尿病患者通常食欲旺盛,消化能力較好,所以吃粽子要節(jié)制。吃二兩米的粽子最為適宜,不要吃蜜棗粽、甜粽等,最好是紅豆、綠豆等雜糧包的粽子,也可以適量吃一些瘦肉粽。吃了二兩米大小的粽子以后,糖尿病人就不要再吃其他飯了,如果不加節(jié)制,就會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,加重病情導致血糖和血脂居高不下,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。
蔡可英主任建議,糖尿病人群要求碳水化合物每天攝入量為300g,吃粽子時可以搭配一些蔬菜,一天攝入500g為宜。如果血糖控制的好也可適量添加水果,細嚼慢咽,幫助腸胃蠕動。
肥胖人群不宜多吃肉粽、蛋黃粽
肥胖人群飲食主張低能量,吃含可溶性纖維多的食物。粽子種類繁多,口味各異,有大肉粽、蛋黃粽、蜜棗粽、豆沙粽等,其中肉粽和蛋黃粽大多高油脂、高膽固醇,比較油膩,肥胖或正在減肥的人群還是少吃為妙。除此之外,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冠心病的人吃多了這些粽子,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,加重心臟負擔。
蔡可英主任提醒,粽子黏性大,老年人和兒童吃多了,極易造成消化不良。不管是糖尿病患者,還是老年人、小孩,吃粽子要注意不要受涼,避免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等癥狀的發(fā)生。另外,粽子雖然可以冷食,但會比較硬,最好充分加熱,蒸熱變軟后再吃。
糖尿病防重于治 強調早期診斷規(guī)范治療
據徐礦總醫(yī)院內分泌科蔡可英主任介紹,在我國糖尿病的發(fā)病率達到11.6%,糖尿病前期的發(fā)病率達到50.1%。也就是說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,十個人中有五個人要得糖尿病。糖尿病發(fā)病率高,危害大,這要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。
蔡可英主任還強調,糖尿病是一種很隱匿的疾病,典型癥狀雖是三多一少,(吃的多,喝的多,尿的多,消瘦快)但很多患者沒有這些典型癥狀,往往是因為并發(fā)癥才檢查出糖尿病,容易誤診。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,隨著血液循環(huán)運轉到全身各個系統(tǒng),對人體各個臟器都會造成損壞,會造成例如,眼底出血、白內障,腦血管病變、腦梗塞、冠心病、糖尿病腎病、下肢血管神經病變、糖尿病足等并發(fā)癥都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損害,甚至威脅生命。
糖尿病防重于治,早期診斷早期治療,對于防止、延遲糖尿病發(fā)生有重要的意義。因此,老年人、肥胖人群、有糖尿病家族史或生過巨大兒的女性,缺乏運動、工作壓力大的人群要定期篩查,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,多參加體育運動,防范糖尿病的發(fā)生。
本期專家:蔡可英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(yī)院內分泌科 主任醫(yī)師
專家簡介:徐州礦務集團總醫(yī)院首席專家、內分泌科主任、學科帶頭人,中華醫(yī)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中西醫(yī)結合學組委員,江蘇省醫(yī)學會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,徐州市糖尿病研究會副理事長,徐州市健康管理學會理事會理事,徐州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長。長期從事內分泌臨床、教學和可養(yǎng)工作,對內分泌科常見病及少見病有獨特見解,擅長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、垂體疾病、腎上腺疾病及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診治,并在臨床上開拓了多種糖尿病治療新方法。在國家級、省級刊物發(fā)表30多篇論文,主編或參編論著3部,或多項科技進步獎及新技術引進獎。
門診時間:周一、周三全天
徐州導醫(yī)熱線:0516-857071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