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化蘭喜歡和鄰居聊天。
尚化蘭自己動手拆洗棉衣棉褲。
尚化蘭
年齡:100歲
居住社區(qū):永康小區(qū)
飲食習慣:從不挑食,愛吃五谷雜糧
全程導醫(yī)網(wǎng) 徐州保健頻道:俗話說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”。在永康小區(qū)住著這樣一位“家中寶”,她就是百歲老人尚化蘭。
記者去采訪時,老人正在樓下和鄰居們聊天。她滿頭銀發(fā),坐在小馬扎上,笑瞇瞇的,一臉慈善。
“別看她那么大年紀了,走路不要人扶,耳不聾眼不花,自己還可以穿針做衣服呢!”另外一位80多歲的老人告訴記者,天氣好的時候,尚化蘭老人經(jīng)常自己拄著拐棍下樓來和鄰居們聊天。
年過百歲上樓不用人攙扶
記者表示想去她家里看看。老人笑著說好,隨即起身,拄著拐棍,拿著扇子,一步步往家走去,記者想要攙扶她,她笑著說不用,“我哪也不疼,腿不疼,胳膊也不疼,就是腰直不起來了!”她一邊說,一邊自己抓著樓梯扶手上樓?;氐剿c兒子、兒媳一起居住在三樓的家里。
老人雖然已經(jīng)年過百歲,但是身體很硬朗,耳不聾、眼不花,而且記憶力非常好,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情。
“很小的時候俺爹就不在了,姊妹四個,我是老二,家里沒有勞力,7歲的時候我就幫家里干活,推磨、打鍋餅,然后俺娘挑上街去賣。別人都說我沒長個是因為干活累的。”尚化蘭說。
她還記得小時候,吃的都是粗糧,沒有好東西,但是沒怎么餓過肚子。解放前老家經(jīng)常發(fā)大水,只要發(fā)大水就吃不飽飯,解放后情況才好轉(zhuǎn)。
尚化蘭的老家在邳州農(nóng)村,因為兒子在徐州工作,她是在50多歲的時候才來到徐州,70歲時把戶口遷到了徐州。
老人還清楚地記得她來徐州的那一年是1984年。那時候兒子和兒媳婦工作忙,她來徐州幫忙帶孩子、做飯,農(nóng)忙的時候會回老家干農(nóng)活,直到70歲時把戶口從農(nóng)村遷到徐州,以后就很少再回去。
性格好,婆媳相處50年從來沒有矛盾
“老母親的實際年齡應該是101歲,因為原來上戶口的時候,登記錯了,所以就按照身份證的年齡來算。”老人的兒子魏民堂告訴記者,老人從50歲來到徐州,就幫著帶孩子、做飯、做家務,一直到了80歲,兒子和兒媳都退休了,做飯和做家務就不再讓她來做了。但是老人還是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盡量不給家人添麻煩。老人特別愛干凈,每天洗臉、洗澡,只需要幫她放好熱水,不用別人幫忙,都是她自己擦洗。
最令大家佩服的是尚化蘭老人不僅生活能夠自理,而且自己的棉衣都是自己動手拆洗,自己穿針引線,每年清明節(jié)前,她就自己套好自己的棉衣棉褲。
“我婆婆這個人,脾氣性格好,心量寬,從來不和人生氣。”老人的兒媳婦李洪貞告訴記者,他們婆媳相處50年來,從來沒有紅過臉,沒有鬧過矛盾。
對于兒媳的稱贊,尚化蘭老人笑了:“我在家,也是和老婆婆一起過的,婆婆人很好,我們相處的也很好。”“俺媽不光和婆婆、媳婦關系處的好,在老家的時候和妯娌之間關系也處的好。”老人的兒子補充道。
一百年光陰,歲月流轉(zhuǎn),瞬間即逝,如今,老人四世同堂,兒子和兒媳都已經(jīng)70多歲了,重孫女已經(jīng)上高中了,全家人經(jīng)常在一起吃飯,其樂融融!“兒子兒媳婦都非常孝順,孫子孫媳婦也孝順!”說到兒孫,老人笑得合不攏嘴。
吃飯從來不挑食
要說尚化蘭老人的長壽秘訣,她的兒子魏民堂說,平時飲食上老母親和他們吃的一樣,沒有什么特別的,他認為老人的家族有長壽的基因,母親的其他幾個姐妹都活到90多歲。
老人的兒媳婦認為,“她心量寬是一個重要的因素,不生氣,也從來沒有什么過高的要求,知足常樂!吃飯也從來不挑食,我們吃什么她吃什么。”
說到健康,老人說,她現(xiàn)在身體比原來好,在50歲的時候得過一次胃出血,很嚴重;84歲的時候還做過一次大手術,切除了膽囊。帶孫子的時候還曾經(jīng)有過腰疼腿疼的情況,但是這些現(xiàn)在都好了,除了吃飯的時候手抖,兒子和兒媳都幫她盛好端到面前,其余的什么問題都沒有,特別是今年,連感冒都沒有得過。
要問老人一日三餐都吃什么?“五谷雜糧,什么都吃!”老人的兒子回答。
老人每天早上5點左右起床,早餐每天一個雞蛋、一碗面條或者咸湯,再吃一點饅頭;中午飯是米飯和菜,葷素搭配;晚飯是稀飯菜和半個饅頭,每天定時定量,一口都不多吃。
老人不識字,從來不看電視,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下樓和鄰居們拉呱聊天。
如果非要問有什么養(yǎng)生秘訣的話,老人的兒媳婦認為是泡腳,這些年來,老人一直堅持每天晚上熱水泡腳。
徐州導醫(yī)熱線:0516-857071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