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貧困年代走過來的老人,長期以來養(yǎng)成了儉樸的習慣,在他們的意識中,有一種牢不可破的觀念:“奢侈浪費可恥,奢侈浪費危險。”這是一種特定生存環(huán)境下的特定觀念。所以,一些老人在節(jié)日期間,即使是變質的剩飯剩菜也不愿扔;子女帶他們到飯館吃飯,老人們即使去了,也總是會說:“這個菜在家里做要不了幾塊錢,這兒卻賣幾十塊,真是浪費。”搞得自己“心事重重”,子女們也不能盡興。
其實,老人對子女花費大把鈔票過節(jié)、過生日,表示憂慮、擔心乃至恐懼的現象普遍存在,有心理學家稱之為“老人奢侈恐怖癥”,很多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。
首先,這和老人個人生活閱歷帶來的憂患意識分不開。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,滄海桑田的變遷使得老人的危機感比年輕人要強烈。子女在老人身上大把大把地花鈔票,老人則怕孩子越來越奢侈,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,擔心積蓄被揮霍一空后,如果哪一天世事變遷,害怕子女無法應對。
其次,老人也會因對高級消費陌生而心生恐慌。試想,如果面對子女或者親朋好友,自己對聞所未聞的美味佳肴如何下口都無從知道;用慣了筷子吃牛肉突然要改用刀子、叉子……老人們除了心疼外,更多的是無所適從,不如在家里熬他的小米粥自在。
閱讀下一篇
如何有效干預“空巢老人”的心理危機?
推薦閱讀